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购物车
    0

    品五月仙桃, 思绪在桃的世界里飞扬

    信息发布者:13708641715cl
    2018-06-12 16:44:17   转载


    贵妃杏、仰韶杏还使人甜在口、香在心,砸吧着嘴回味无穷时,鲜红硕大的五月仙桃便铺天盖地地涌向市场,让人望见就满口生津、心旌摇荡而不能把持了。好在价格不算很贵,拣好的买一些,解解馋吧!


    我们这个地方算不算桃树的发源地我说不清。只记得《山海经》里说过:“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桃)林。”或许夸父逐日的故事多有神话的成份,但我们这个地方从潼关到函谷关一带古代就叫桃林塞却是不争的事实。而且从古到今,这里盛产桃杏李梨是优势产业也是历史传统的代代传承,堪称水果之乡。


    桃树真是一个神奇的果树。两个多月前,当我们还沉浸在灿若云霞、竞相绽放的大片桃花争奇斗艳、春光无限时,当我们还在微信传阅各地举办桃花节"桃花仙子″们翩翩起舞阿娜多姿的视频时,转眼间,芳香四溢、晶莹圆润、白里透红、个大皮薄的五月仙桃就在人们的眼皮下喜笑颜开地等着人们的宠幸了。


    咬一口,脆生生的,柔软多汁;嚼一嚼,甜津津的,味同喝蜜。慢慢品味,思绪就开始在桃的世界里氤氲、缭绕、升腾、飞扬……

    桃树是最早与人们相依为命的果树之一。它的花朵可使人观赏,陶冶性情;果实又是人们充饥裹腹的好东西。《诗经》中对桃树的记载基本围绕这两方面进行。


    "园有桃,其实之肴。心之忧矣,我歌且谣。"是说园子里的树上结满鲜桃,甜美的果实可让人吃个饱,但我内心充满忧伤,低声唱看伤心的歌谣。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中以嫩红的桃花、硕大的桃果、密绿的桃叶比兴婚姻的美满,表达对女子出嫁的美好祝愿。但后来"桃之夭夭"何时演变为"逃之夭夭″,是原创诗人所不曾预料的。


    "何彼穠矣,华如桃李?平王之孙,齐侯之子。″诗本是讽刺王姬出嫁时的豪华与奢侈,但"华如桃李"却成为后人描写新娘光彩照人、妩媚动人的始姐。


    "投我以木桃,报之于琼瑶。″表达了古人注重情义的气概。你送我以木桃,我回赠你琼瑶(美玉),同时说明木桃在人们心中也有玉石般的价值。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彼童尔角,实虹小子。″你送我一筐桃子,我便还你一筐李子,因为我们对脾气,情谊深,所以团结一致朝前走是我们的目标。


    其实,在古代,人们对桃子的感情大多呈现膜拜的成份。除了《山海经》和《诗经》,《尚书》《管子》《韩非子》《吕氏春秋》对桃子都有一些记载,《礼记》将桃与李、杏、梨、枣一起列为祭祀神仙的"五果″来敬仰,并且是五果之首。

    桃与杏情同手足,但也有很大不同。杏成熟的季节轰轰烈烈,但不易保存,过了季节就会腐烂,而桃子相对来说成熟期长且耐放,品种繁多,不但有五月仙桃,还有秋桃、冬桃等,可以从夏天吃到冬天!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所谓的"宁吃解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的真正原因。


    桃的发展历史悠久而辉煌。伴随汉代的"丝绸之路″经中亚进入波斯与欧洲,成为全世界人民共同喜爱的水果。印度至今仍将桃子称为"至那(中国)果"。


    汉武帝修建"上林苑″时,群臣百官贡献的异果中就有秦桃、搋桃等,后来又有秋桃、冬桃和襄桃等品种入驻,真可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到了北魏时期,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记载的桃树已有近20余个品种,可谓桃红柳绿、桃李春风、凡桃俗李、桃花流水、桃羞杏让、桃李遍天下了!

    桃子在人们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素有寿桃与仙桃的美称,又称"天下第一果″。


    桃,由木加兆组成,十亿为兆,这么多的桃树生长在一起,说明其生命力特别旺盛,故又有"易植而子繁″的说法,有孕育生命,多子多福的寓意。


    桃子在古代是吉祥的象征。最早蕴含有图腾崇拜,又因桃核的图形与女性生殖器相似,又隐含生殖祟拜的寓意。桃子又为"掏子"的谐音,象征着生子掏之而出,更有吉祥与长寿的民俗意义。所以时至今日,生孩子时娘家人要送白面蒸的桃形馍糕预祝生子顺利;给老人祝寿如果不是有鲜桃的季节,也有送蒸的寿桃以示祝贺和敬意。


    传说最早的桃是神仙食用的果实,下界的百姓们只能望桃止渴。上界的蟠桃园里栽有3600棵桃树,其中头、中、下等果实各1200棵。吃了头等树的果实可以与天地同寿,与日月同辉;吃了中等树的果实可以霞举飞升,生长不老;吃了三等树的小桃子也可以成仙得道,体健身轻。可惜这些"仙桃"下界凡人只能馋涎欲滴,哪敢动享用的念头?

    神仙中,最早与与桃子有缘的是西王母。传说农历三月初三是王母娘娘的生日,她便在瑶池设蟠桃宴召待各路神仙。


    当年鬼谷子到西王母的蟠桃园摘了一枚仙桃,让学生孙膑拿去为母祝寿。孙母吃后,返老还童,变得年轻漂亮,让人羨慕不已。从此送寿桃的风俗就流传了下来。


    传说周穆王曾路过西王母的昆仑山,受盛情款待。瑶池蟠桃宴,酒诗相唱和,其乐也融融。多年之后,周穆王又因故造访,却怎么也寻找不着当年的蟠桃园,只好带着失望无奈离开。


    汉武帝相会西王母时,被赠送4个仙桃,吃后通体舒泰,齿根生香,便欲把桃核种在宫中花园中。王母说,你那里地薄,种了也不会生长。武帝痴心蟠桃美味,曾派东方朔三次西上昆仑山,偷来蟠桃解馋。虽说仙桃在下界的地里种不活,武帝还是将蟠桃核珍藏,据说直至明代洪武皇帝,还保存在国库之中。


    孙悟空大闹天宫,就是因为天庭没有请他齐天大圣赴蟠桃宴,一怒之下,才偷吃蟠桃和美酒,闯下大祸的。重要的是,据说人间的桃子,就是孙悟空大闹天宫时把蟠桃打落人间,老百姓才有幸吃上了只有神仙才能吃到的水果。


    猪八戒天篷元帅也是因为在蟠桃会上喝醉了酒,误入月宫调戏了嫦娥姐姐,犯了流氓罪,被打二千锤后扔下凡间变成猪的。沙僧是在蟠桃会上失手打碎了杯子,被贬流沙河,每七天遭穿胸三百回的重罚。

    品着仙桃,思绪在桃的世界里徜徉,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当貌似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们,为追求长生不老争食蟠桃大打出手而忙得不可开交时,凡间的文人墨客们,却对吃不吃上桃子而无动于衷,反而对桃花的花开花落、人面桃花、杏脸桃腮、桃花流水寄托了太多的情愫,反而像生活在天上的世外桃园之中,这真有点让人三观尽毁的感觉!


    或许形成这种反差的根源就是因为陶渊明写的《桃花源记》。作者通过对桃花源安宁详和、自由平等的描绘,表现了追求美好生活理想和对现实的不满。桃花源虽然只是空想,但是却成为一种美好境界的象征被后人传诵与向往。


    唐朝诗人谢杨得有诗云:“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写的妙趣横生。


    还有一位诗人刘商写道:“桃花流水武陵洞,梦想仙家云树春。今看水入洞中去,却是桃花源里人。”写的有情景交融。

    被诗人们争相传唱的还有一个凄美的故事。唐朝诗人崔护来到长安进士考试落第之后,在城南郊区偶遇一美丽少女,两人眉目传情,依依不舍。次年,诗人清明时节又来相遇之处,却再也遇不到该女神,惆怅之中,便提笔写道:“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少女之美像桃花一样光彩照人,但桃花不是人,依旧笑春风,像桃花的美少女,如今又在何方呢?


    从此,"人面桃花″成为诗人们传唱的又一热点,从古到如今。


    宋人晏几道有"落花犹在,香屏空掩,人面知何处?”让人有更大的想像空间。


    宋人袁志华词写“纵收香藏镜,他年重到,人面桃花否?”注入了较多的个人情感。


    后来,由于文人们的不断添油加醋,人面桃花被赋予了有血有肉的故事传唱,元杂剧有多种剧本演绎。到了现代,更有戏剧家欧阳予倩的剧本《人间桃花》上演。

    与桃花有渊源的不能不说刘禹锡和他的《玄都观桃花》诗。永贞革新失败后,刘禹锡被贬为郎州司马。十年后"以恩召还″回到长安。春天去京郊玄都观赏桃花,写下了"紫陌红尘佛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花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因诗触怒朝中新贵,又被贬为连州刺史。


    12年后,刘归长安后,续写了一诗:“百亩庭中半是落,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又重来。”尽管时隔多年,前度刘郎又回来了,可是玄都观里连一株桃树也没有了,只有兔葵和燕麦在春风里摆动。这十来年,皇帝换了四个,人事变动也犹如走马灯,可见权贵没有谁是永远的,世事变幻,让人感慨万千!


    对于"人面桃花″,诗人们也多有感叹。李建勋云:“桃花流水须长信,不学刘郎去又来。”


    其实诗人们喜欢桃花,除了它开花时的热烈奔放、姹紫嫣红外,更喜欢它桃花流水的悠闲与自得。李白有"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杜甫有"断肠春江欲尽头,林立徐步立芳洲。癞狂柳絮随飞去,轻薄桃花逐水流。″似乎有点贬意。白居易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王维有“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李贺有"桃花乱落如红雨。"张志和"桃花流水鳜鱼肥。″各抒各的情怀,各诗都情趣无限。

    在民间,桃树除了桃花与桃子深受欢迎外,桃木也是富有神秘色彩的神圣之物。桃木被称为"降龙木"和"鬼怖木″,是历史上广泛应用的驱鬼伐邪材料。除了夸父追日的故事外,后羿的传说也广泛流传。


    后羿是传说中的的射日英雄,但他死的却十分窝囊。因为识人不清,他的爱徒逢蒙为窃取功劳,用桃木杖从他脑后猛击,英雄轰然倒下。后羿死后成为鬼王之神,他手牵猛虎,手拿桃剑,督查万鬼。鬼中有作恶者,便会被猛虎吃掉。桃木可杀鬼,也可避鬼,所以成为驱鬼神器。后来的桃符、桃人、桃木弓、桃木剑、桃木梳、桃木枝皆可视为驱邪法器。


    《左传》上有“桃弧棘矢,以除其灾。”说是用桃木做弓,棘木为箭,可以避邪。


    相传神荼与郁垒是同胞兄弟,二人擅长捉鬼,并把捉到的恶鬼饲虎,被后人敬为门神。据说桃都山有大桃树,盘屈三千里。上有金鸡,下有二神,一名神荼,一名郁垒,手拿桃木和苇索,专拿不详之鬼。天将亮时,金鸡树上大鸣,天下众鸡悉从而鸣。金鸡飞下,将二神捉拿的恶鬼啄食。众鬼畏金鸡,鸡鸣时分,都早早散去,不敢作恶。


    后来古人在每年辞旧迎新之际,分别用桃木写上此二人的名字,挂于门前,寓意驱邪保家。再后来用纸画二人图像,悬于门上,意在祈福避祸,这就是春联的前身。



    吃着五月仙桃,突然想起明朝唐寅唐伯虎写的《桃花庵歌》》: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又换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复日,花开花落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事,酒盏花枝隐士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花酒比车马,彼何碌碌我何闲?

    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诗人描述落魄生活,用桃花和酒作意象,表达的是隐逸和悲壮慷慨的情怀,给人以世态炎凉又特立独行的不羁感受。醉酒花下眠,是一种生活状态,更是一种失意后的情怀,大有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意味。读到这里,使人很难把诗人与那个"三点秋香″风流才子唐伯虎融为一体。


    让思绪回到现实,吃桃吧,吃桃吧!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